首页 新闻资讯
无线电中的短波频率

2023-07-15 12:10:15

2515

  一般来讲,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高低峰年份、季节、日夜、地理位置、地磁信息以及天线架设的高低、位置等因素的改变,不同波段的传播特性也有明显的不同。大体上各个波段的传播规律如下:

  1.8-2.0MHz(160米波段)

  有时候也被称为顶级波段,是很多认为其他波段都太“容易”的爱好者追求的目标。严格意义上来讲,160米波段属于中波波段。在白天,160米波段的无线电波基本上都被电离层D层吸收,甚至以高的仰角发射,信号也无法到达F层。在夜间,随着D层的消失,160米波段的信号才有可能到达F2层,被反射到更远的地方。在160米波段,大气噪声和人类工业噪声使得电波传播到远处以后,也会被淹没在一片噪声之中。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夏天大气中的雷电和静电在160米波段造成巨大的噪声,只有到了冬季,这些噪声逐步减弱,才使160米波段的通信相对容易一些。160米波段的天线由于波长很长,发射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与波长的比例较小,受地面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在160米波段,选择合适的接收天线减少特定的噪声可以很大程度提高160米波段的接收效果。在华北地区,从大概晚上11点开始,可能有160米波段对欧洲的开通。

  3.5-4.0MHz(80米波段)

  是频率最低端的短波波段,其传播特性在很多方面与160米波段类似。白天80米波段被吸收也非常明显,但是不象160米波段那样几乎全部被吸收了。高发射仰角的信号有可能穿透D层到达E层和F层。由于天波和地波的共同作用,白天80米波段的通信距离一般来说在400公里以内。在夜间,信号通常可以传播到半个地球以上。在除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特别是冬季,华北地区在太阳落山前后的几个小时内80米波段有可能通联到北美地区,在晚上10点开始欧洲的传播会慢慢打开,传播条件好的时候,会一直持续到天亮。和160米波段相同的是,大气噪声对80米波段的影响也很大。冬天是80米波段远距离通信爱好者的最佳季节,在太阳黑子不太活跃的年份,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的通联效果反而会好一些。

  5.3-5.4MHz(60米波段)

  在5.3兆赫到5.4兆赫区间内的5个频点,模式只允许使用上边带。白天一个普通电台60米波段的覆盖范围在80米波段和40米波段之间,大概600公里左右。在夜间,尽管有50瓦的功率限制,60米波段可能能够覆盖全球。相同条件下60米波段的信号强度会强于80米波段,但比40米波段要弱一些。

  2018年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第46号令的形式公布了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按照新公布的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可以在5351.5—5366.5kHz频段设置业余无线电台,作为次要业务有条件的使用该频率资源。

  7.0-7.1mhz(40米波段)

  在IARU第三区允许使用的范围是7.0-7.2兆赫(WRC会议上有过决议让IARU第三区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7.1-7.3兆赫的频段,但各国付诸实施还需要一定时间)。在白天,40米波段也可能有跨区之间的通联成功机会。D层对40米波段的吸收不如更低波段那么大,在高仰角时,40米波段穿过D层到达E层和F层并反射的可能性增大,白天一个普通电台40米波段的覆盖半径大概是800公里,地波的传播变得不太重要。在夜间,40米波段通过F2层的反射,是比较可靠的全球通信波段。大气噪声对接收的影响没有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那样大。即使在夏天强大的天电干扰的情况下,40米波段信号的强度都能够超越干扰的强度而能够被抄收。40米波段也被认为是各个季节内都能进行可靠全球通联的最低波段。甚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谷时期,40米波段在夜间也可能提供全球范围的通联。在华北地区,太阳活动不太剧烈的冬天,40米波段对于欧洲几乎是整夜开通,对北美的CW通联也很容易,在晚上8-12点,美国西海岸的信号经常很强。但由于SSB的分配频率范围不同,中国与北美地区在7兆的话音通联需要使用异频模式,即中国电台需要在7.1兆赫以内发射,在7.2兆赫左右收听。

  10.1-10.15MHz(30米波段)

  是一个奇特的波段,因为30米波段同时具有日间波段和夜间波段的特点。D层对30米波段的吸收已经不是非常显著,在日间,一个普通配置电台的30米波段传播半径约为3000公里,并且可以沿着传播路径中黑夜的部分增加约一半距离。一般来说,这个波段昼夜24小时都有可能被F2层反射,但是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谷期,有些DX路径上的MUF在晚上可能会低于10MHZ。在这种情况下,30米波段的传播特性与20米波段类似。在一个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里,30米波段是传播状况变化最小的波段。这也使得30米波段成为全天候的远距离通联频段。在很多的远征中,30米波段可以24小时全天候运作。30米波段、17米波段和12米波段被称为WARC波段,在通常的业余无线电竞赛中一般不被使用。

  14.0-14.35MHz(20米波段)

  传统上认为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远程通信最喜爱的主要黄金波段。不管处于11年太阳活动周期里的哪一年,在白天,20米波段总可以有几个小时通过F2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机会。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20米波段会全天候开通。传播的距离也是很可观的。在白天,短距离上也有可能出现E层的反射传播。即使在夏天,大气噪声也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因素。由于20米波段的特性,20米波段在白天通常是十分繁忙的,充满了业余无线电信号。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上,每天在早上8点和晚上8点的前后几小时内会有可能开通北美,而20米开通欧洲的时间取決于太阳的活动状况。活跃时在下年2点左右就会明显开通,不太活跃时在夜间10点左右才明显开通。

  18.068-18.168MHz(17米波段)

  在很多方面与20米波段类似,但在F2层反射上受太阳活动状况的影响更大一些。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间,17米波段在白天和黑夜的早些时候提供稳定的长距离通联条件。在太阳活动一般的年内,17米波段可能只在白天开通,在太阳下山后很快关闭。在太阳活动低谷时期,17米波段通常只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开通的时间不太长,主要的路径是白天跨越南北半球的赤道共轭通信。在17米波段可以使用比20米波段更小的功率,达到相同的通联距离,而且17米波段的通联噪音也比20米波段小一些。

  21.0-21.45MHz(15米波段)

  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是远距离通信的主要频段。但是15米波段对于太阳活动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白天15米波段能够提供非常可靠的F2层反射的远距离通信,甚至可以延续到很晚。在太阳活动一般的时期,15米波段通常只在日间开放,在天黑后很快就关闭了。在太阳活动的低谷时期,除了赤道共轭传播外,15米波段可能不开通。在初夏或严冬时期有时候也会发生突发E层的传播。在IARU短波世界锦标赛举行的7月份,太阳黑子比较活跃的年份,15米波段可能会持续到后半夜。

  24.89-24.99MHz(12米波段)

  兼有10米波段和15米波段的特点。在太阳活动的低谷和普通时期、12米波段只是日间波段,但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12米波段也可能开通到很晩。在太阳活动一般的时期,在白天,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会开通,但很少在日落后保持开通。在太阳活动的低谷时期,这个波段可能会完全关闭。在高纬度地区白天可能有很短哲的开通,在低纬度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南北方向的传播路径。主要的突发E层传播季节是从晚春时期到整个夏天,以及冬天的偶然时侯。

  28.0-29.7MHz(10米波段)

  被认为是传播特性变化极快、传播方式有很多种的波段。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通过F2层的传播对10米波段相当有效,很小的功率都可以通联全球。使用普通的设备就可以做DX通联。10米波段在太阳活动高峰期时的开通时间从太阳升起直到太阳下山后的几个小时之内。在太阳活动一般的时期、10米波段一般只在中午开通低纬度地区和赤道共轭地区,在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期的2000年、2001年,在中国早上在10米波段使用10瓦或更低的功率能够不太费劲地通联到南美地区。在太阳活动低谷时期,10米波段的F2层传播可能在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开通。

  突发E层传播对于10米波段来说很普遍,特别是在5月到8月。突发E层传播被称为短跳,它有可能在任何时间点发生,与太阳活动情況和F层状况无关。它提供了单跳300-2300公里,多跳4500公里左右的通联机会10米波段是介于HF和VHF的中间波段,它也具有VHF传播的某些特性。流星散射、极光、极光E层、赤道共轭等VHF通信方式在10米波段也能体现出来,而且往住比VHE信号更强、持续时间更久。这些通信模式能提供2300公里以上的通信距离。特别是在太阳活动的低谷时期,F2层不能给10米波段提供远距离通信时,这些传播方式更值得研究。在目前互联网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太阳黑子活动状况以及地磁活动状况等参数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一些传播预测软件可以从互联网上自动、实时地获得这些参数,将当时的传播状况呈现在使用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