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北峰BF-TR925便携式方案|助力抗洪“生命之舟”,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2020-07-24 10:21:35

2206

  据应急管理部最新消息,截止到本月3日,我国今年洪涝灾害前后导致26省市1938万人次遭灾,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93.1亿元。此外,由于现阶段长江流域洪灾防卫的形势严峻,自7月4日12时将长江水旱灾害防卫Ⅳ级应急处置提高至Ⅲ级。

  洪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且没有之一。洪灾不仅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严重,且洪灾总是难以控制。自古以来,从数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到1998年的抗洪抢险,洪灾防治始终是我国抗灾抢险的首要议题。

  面对一场来势汹汹的洪灾,需要涉及到跨部门、跨区域的通信指挥调度。尤其在防汛前指指挥通信网中,镇防汛管理中心、抢险救援队、设施维修队、治安保卫队等多部门在整体应急指挥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难以攻克的通信难题,甚至严重阻碍救灾工作的进行。

  抗洪救灾工作,到底难在哪里?

       难点1:多个职能部门间的跨频点对讲

  抗洪工作是一场涉及多个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共同协作。在实际的指挥对讲过程中,公安、武警、消防、水利、卫生等各个部门所用频点都不尽相同,如何解决各级指挥部门和领导,如何与各级相应职能人员对话,以及不同部门间人员实现对话,都成为通信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难点2:紧急人员疏散

  洪灾时常会引发山体滑坡或泄洪,如何迅速通知并紧急疏散相关执勤人员和周边居民?

  难点3:有线通信设施失效

  传统有线通信方式,在遇到洪灾时被毁或进水便无法保证通话质量。因此,一线救援人员该如何与后方指挥中心进行通信?通常来说,对讲机单机直通的传输距离是3-5公里。而从前线水库堤防现场到后方指挥调度中心,面临着距离远、阻挡物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情况。

  难点4:远距离通信受阻

  当堤坝遭遇被冲毁的危险时,如何准确定位到特定重灾区的实时救援情况?如何保障确定救援人员的位置与人身安全?防汛物资运输依靠人力往返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防汛后勤保障工作的进行。

  面对突发的紧急灾害事件,应急通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极端化气候愈演愈烈,防汛抢险前指指挥作战如何高效解决上述的通信难点?对此,北峰通信针对当前防汛抢险现存难点,打造以“异频中继台(BF-TR925)+跨段中继台(BF-TR925D)+数字终端(BF-TD910)”为组网架构的便携式解决方案。

  北峰BF-TR925便携式方案,如何在防汛防洪中发挥作用

  1跨部门、跨频点指挥调度

  在频段的应用上,由于各职能部门所分配的频点各不相同。比如公安采用的是350兆,而120卫生部门采用的是800兆的频率。防汛指挥中心要对这2个或2个以上进行多部门、跨部门对讲,就需要克服频率限制。

  当一台BF-TR925D无法满足通信距离的需求时,可以通过增加跨段中继台的方式来延伸通信距离。在实际防汛作战中,例如救援队A与救援队B需进行跨频段互通,且两个需要组网的队伍不具备能够互通的IP网络条件,则可通过BF-TR925D实现无线链路桥接的方式,最终实现两个中继台下终端互联互通的效果。

  2紧急信道组锁定

  在一些防洪区域,尤其是类似堤坝这样的区域,在险情升级或是堤坝泄洪时,指挥中心或分队领导需要向泄洪区的一线救援人员传达指令时,为避免其他信道的干扰,可通过BF-TD910数字终端锁定单一信道,进行现场组队,保证紧急情况下指令清晰传达。

  3远距离灵活组网

  洪水中一旦局部地区的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被破坏,冲在最前线的救援人员如何突破远距离通信壁垒,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或是区域性指挥中心进行联络以及采集和传输事故现场的情况?

  对讲机单机直通距离通常在3-5公里范围内,防汛点之间距离较远时,则需要通过架设基站或背负式中继,借由人员实时灵活转移位置,扩大通信距离。通过BF-TR925(D)中继台+BF-TD910手持终端组成5-10公里的背负式中继组网通信,实现水库管理站与堤坝上游、下游抢险及巡查人员的实时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防汛应急通信车可搭载BF-TR925(D)作为固定式基站的补充覆盖,也可以独立组网,作为跨段的桥接互联使用。配备BF-TD910手持终端在防汛现场可弥补终端产品的距离痛点,实现远距离通信覆盖,满足现场人员单独作战通信操作,保证应急条件下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设备的开设、撤收、转移工作。

  BF-TR925(D)数字便携式中继台,结合BF-TD910手持终端和配套BF-TC981话筒可实现高效的人机对话。北峰BF-TR925便携式方案,可就近调用交通运输工具、物资和人力,做到定车、定人、定位;保证前指抢险人员在遇到突发的山洪、坍塌等险情行动受阻或救援物资不足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伍和物资。在防汛抢险行动中,从前指指挥作战到后勤补给,有效提高整体指挥调度效率,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